櫻坂洋的輕小說《All You Need Is Kill》本來就圍繞著「一次次重來、每次都稍微改變一點」這個主題,而它在2014年被改編成湯姆·克魯斯主演的真人版電影後,現在又一次被改編成動畫版電影,似乎也恰好呼應了這個理念。這次由木戶雄一郎編劇的動畫改編,聚焦在麗塔而非男主角啟司,而且他們在這個版本中,幾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角色。
雖然和真人電影仍有些許交集(畢竟都來自同一原作),但這次以麗塔視角出發,是這部作品的最大亮點。她的故事其實更多講的是自我封閉與與人疏離的困境——一種童年創傷留下的陰影。電影一開場,麗塔開車逃入沙漠,口白低語著:「從那時開始,我就一直被淹沒。」就在這時,紅色根莖從異世界裂縫中冒出、包圍地球,而她只是淡然一笑。
隨著劇情發展,我們得知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。事實上,在時間輪迴開始之前,她就已經被困住了。而這個輪迴給了她改變的機會——她必須改變自己,才能活下去,才能戰鬥到明天。這段成長歷程雖然是全片的核心,但有時鋪陳略顯直白,像是用畫面直接把她「泡在水裡」來象徵孤獨壓力,個人認為過於浮誇。
《明日邊界》的女主角從手足無措的菜鳥,蛻變為身手熟練的戰士。這種「訓練→成長」的結構,被不少人形容像打電動,而這部動畫更是直接擺明了「就是在打電動」,角色死後甚至會出現「Continue?」的畫面。雖說這種說破的做法在動畫中不算少見,但過於明顯的暗示顯得有點小看觀眾,例如,單單從角色升級裝備和技能這點就有很明顯的「電玩感」了。
儘管如此,《All You Need Is Kill》最精彩的地方,仍然在於剪接節奏與畫面結構的創意展現。像是多次循環中,一步步走得更快、更準確的畫面組接,讓人真實感受到角色在成長。同時,這部動畫在死亡與重置規則上加入了新的設定(此處不劇透),也為觀影過程添了幾分新鮮感。
美術方面,導演秋本以一種幻覺般的風格呈現整部作品。從異星生命對地球與主角心智的交互,到地貌被外星元素改變的樣貌——那彷彿油浮在水面上的色彩、3D搭配手繪線條與無陰影處理的畫面,都讓人聯想到同樣是 Studio 4℃ 的《惡童當街》、或是《ChaO》的視覺風格。
然而,隨著電影進入後段,無論是劇情安排還是音樂風格,都逐漸失去了前段那種實驗性的趣味。原本陰森怪異的電子配樂,被更為制式的管絃樂所取代;角色劇情發展也開始變得保守,甚至到了最後一刻,原本應該屬於麗塔的選擇被強行讓位給啟司,讓她的成長線被打斷。
而另一角色所做的重大決定,也因為「太繁瑣」而被輕易推翻,使得情感鋪陳在真正落點時已經失去力道。這對一部視覺風格如此獨特、剪接手法如此靈活的作品來說,是頗為可惜的部分。
也許下次輪迴時,它能真正做到完美。